肺癌骨转移的发病率:30%~40%。
( i% z1 Y4 b% L& \" [! u0 e预后:未经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4-5月,经过治疗的患者1年存活率为40%~50%。
) m6 w( `& ]$ n6 j& q- H! c分类:溶骨性、 成骨性、 混合性。4 L- D! a: o4 C0 ]: w/ u1 N# B
病因:肺癌细胞转移到骨释放出可溶介质,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。破骨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的介质,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。4 ?4 P$ j9 c, U% d- k
% q1 T+ M3 m' l2 I$ _7 }0 [' [9 `! G) WIchinose等对早期(I 期和II 期)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发现1:
+ u5 E% B, S! w% i) U在所有病人中常规进行骨ECT检查对无症状(骨痛)骨转移的诊断率提高不超过3%
8 }$ X% y8 Q4 i4 `: T确诊骨转移且ECT扫描阳性(真阳性)的患者94%都有骨痛症状或血清学指标的升高3 N4 Z# b) Z" d$ n# g. u- R
ECT检查推荐人群2-3
/ t7 F" F7 j N: f) _高钙血症( v$ [, ]: V5 m( t
血清碱性膦酸酶升高
/ V0 v% M s. t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
? l0 R7 p# ?+ O病理性骨折或骨痛
! S: s: O: Y) G9 L
8 P2 z: c0 \) P5 Y: G放射性核素骨扫描 :
M" t: I' G+ m' I" m5 Y7 @+ D敏感性高(62%-89%),特异性较差(假阳性率约40%)19 o% Q5 L: x w4 w" n
主要用于骨转移癌的筛查,帮助确认转移的范围和转移灶数量,但单纯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检查阳性不能确诊,) f S: k1 [$ T6 m9 Z
ECT阳性的部位经X线、CT或MRI检查之一阳性方能诊断 {( g/ t; s) b- o2 {5 W! `
有大约1/3的患者出现骨转移但是不伴有骨痛,对于这类患者应该定期进行X线/CT/MR筛查。
. |# v8 n) p( T. ?' l" r' Q9 g: t8 P. `+ V, A& L$ a
对怀疑有骨转移的肺癌患者推荐进行以下的检查,以帮助明确诊断
# |0 E. f2 ^/ V2 o6 w) l/ i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扫描检查
K0 \( I' T9 g4 N6 d对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考虑推荐PET-CT,对有症状但PET-CT阴性的患者再行ECT检查 ]) X. ? c7 m4 g
X线/CT/MRI检查
. z0 _& a2 k! ]2 L* H患者还应该进行全血细胞计数、肌酐、电解质、肝功能、血清钙等生化指标检查" ?) R3 F8 x# w% D2 y
证据级别:Ⅱ 推荐级别:B4 F) w* V7 W& E) T
" ~- r' @3 h0 J: s% I! s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手段; \& E' `( H. [, ?; z! m. O4 y$ J7 d9 V- j
全身性抗肿瘤治疗(化疗、生物靶向治疗等)/ B4 L x1 L; T: M, h0 P
手术治疗) A* S, j6 h1 J7 r0 H" J9 \
放射治疗(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内照射治疗)
, O* C+ x" r4 V4 f镇痛治疗$ y4 }: g# Q: X+ K) T
双膦酸盐治疗( ]' |4 m# l/ x
+ m+ L! g" k: L1 E
非承重骨的骨转移,伴骨痛(VAS≥4分),经中度止痛药治疗无效而接受放疗属于SREs* W7 I6 `3 j- L7 \6 ^! c. L
承重骨骨转移,伴疼痛(VAS≥4分),接受放疗属于SREs
3 L' q# M& f- v! B" k! x承重骨骨转移无疼痛,但有明显骨质破坏而接受放疗属于伴随治疗1 _2 q: [2 a* T7 H; x
5 x* j1 D2 X2 p1 ?
" n" s, d; `3 u* L. t
' G/ P% U* T/ o% |" a' u唑来膦酸治疗高钙血症优于帕米膦酸 唑来膦酸比帕米膦酸总体缓解率更高 唑来膦酸比帕米膦酸维持时间更长
* l, k2 H* L; M$ a/ T2 b
+ P* N+ `0 O E! J9 M1 k9 A. P
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监测$ \$ ~3 R, O) Z+ [
对于血清肌酐<3mg/dL的病人不需调整剂量;$ I! U- j/ Q2 X* h
应避免滴注时间过快;# K" e+ Q. b3 D6 Q
建议所有患者均定期(3-6个月)监测尿蛋白,如24小时尿蛋白>500mg应考虑停药,直到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 |